当前位置:队伍建设

李勇:高原路、兄弟情,东检精神在传承
(发稿时间:2019年10月17日)
 
 

            

李勇:高原路、兄弟情,东检精神在传承

       

 

一则消息、一抹回忆

前几天听到一则消息说,咱们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儿童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在藏期间因公殉职,心里着实难以平静,三年前我也在片雪域高原生活过,此间点点滴滴再次涌上心头。

 

一份使命、一支队伍

2016年,根据上级安排,我们来自上海检察系统各级院的七人小队,结伴奔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开始执行最高检“双百计划”赴藏交流任务。临行前上级给我们动员时仅提出两项要求:保证安全、服从指挥。简言之就是“活着、听话”,当时还挺纳闷怎么活着也成了工作内容?心中也多了一丝恐惧,却没想到答案来的如此之快。

 

一次重逢,一场洗礼

由于时间紧迫,没有经林芝或拉萨过渡,我们从成都直接夜航至日喀则,脚踏机场的瞬间就被当地的同志领走,本应“各回各家”。然而依依惜别的表情还没从脸庞消散,三位同志就在日喀则当地医院输液现场“意外”重逢。

经受高反,无疑是入藏的首要挑战,我们中仅松江的一位同志曾多次进藏,对高反免疫外,其余六人都饱经摧残,到藏之初必须依赖氧气瓶和药品才能站得住、走得稳、睡得着。直到现在我每每想起,深夜高反加剧袭来,那剪刀扎入额头、缓缓划过一般的痛楚,还心有余悸。

 

一桌药、一把壶

这是我在当地的宿舍,虽然没有窗帘、但可以星辰作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没什么太多家电,但日间供水,经常有电,室内常备氧气瓶以助睡眠。相对有些同志连室内自来水、卫生间都无法保证的条件,幸福得不要太多!

在我的家中,有两样宝贝。一就是桌上的各类药品,曾经绝不吃西药的我,到藏之后感冒复发,不得已成了隔壁医院和药店的VIP,吃的药多到名字都记不住了,这也印证了感冒切不可进藏的道理。药品旁边是一个电热水壶,这是我院领导不远万里慰问我时带去的礼物,令我能够在高原喝上东检味道的热水,尤其是停水前还能存一壶,幸福感爆棚。

在那里住久了会发现,高反只是迎头棒喝,干燥才是长线杀手;高反影响因人而异,干燥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藏民汉民,一串咳嗽或早晨洗脸之后,手上、毛巾上经常布满血迹。

 

一墙案件,一次提审

江孜县,实际上是一个四条路围成的小镇,它最大的名气源自宁静主演的电影《红河谷》的取景。

江孜县检察院,是东检对口援建的兄弟单位,以藏族同志为主,全院干警共约二十余人,人人谦和友善,汉语流利,平时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生活,相当团结和睦。

当时我所在的部门就在这里三楼,集侦监、公诉、未检于一身,在岗干警5人,全年办理案件总量约30余件,稳居整个日喀则辖区各县榜首。案件名称、特征、时间节点列明于办公室进门墙上,犹如咱们办案系统一样,一目了然,从未超期。青年干警求案若渴,达到只要给办案,宁愿请吃饭的地步,听说咱们人均办案量后羡慕得不得了。

案件少,但辛苦真不少!我仅参与过一次提审,亲身体会了什么叫提审一人,颠簸一天。才知道日喀则一个市和整个吉林省面积相仿,这么大地方仅市区有一个看守所,对区县院来说,提审都是跋山涉水的远征,途径的有些云端山壁挂满渔网,随时有落石风险;我们江孜已经是距离最近的,返程途中,也经历了在转弯处猛然从视觉死角冲出一头牛的惊险,右侧车门紧贴山壁划过才躲过一劫。

在那里,真的是用生命在提审。

 

一个假期,一番坚守

办案之外,维稳才是藏区的第一要务。放假不放人、不能出国、常年驻村扶贫等一系列任务,所有同志都要在执行中理解、在理解中执行。

当地假期众多,七月起达码节、雪盾节、珠峰文化节接踵而至,一放一星期,但我从没在同事脸上看到过每月一个“国庆小长假”的喜悦。这是达码节当天,当地民众在欢歌笑语看赛马享受盛会时,同事正带我在林间荒地站岗巡逻,让我深切感受到什么叫“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背后在负重前行!”

 

一本相册,一句邀请

返沪临行前,一位快退休的老同志向我分享了他的收藏。我意外地发现在这手机横行的时代,这位长者保留着历年来我们东检赴江孜院交流时的照片,很多虽然曾在主页信息上一闪而过,但合起来是东检援藏传承的一幅画卷。在座的各位前辈很多早就踏足这篇高原热土,是真正默默无闻的援藏英雄,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参与这场伟大的接力,守护这份传承。

即使岗位不同,奉献无二;在不在藏,都是英雄。

这次的使命对我来说,既是一次磨练,更是一项宝贵的人生阅历,它教会我更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自己,珍惜现在!

 E:shi\u65b0媒体推送\u6d66东检察9.26 70周年主题演说会\u674e勇\u674e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