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隔离点防疫干部:在辛劳中获得成就感
2020年2月26日至3月11日,我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前往三号隔离点工作。隔离观察工作点汇集医护、卫监、疾控、府办四家单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统筹调度的安排,主要承担重点人员的集中隔离观察工作。
疫情防控的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观察点数据的实时更新,摸排留观人员基本情况,联系机场转运车辆,处理外籍人员纠纷等等,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经验和尝试糅合,在每一个动念中,每一句谈话中,每一次行动中,不断往复循环,以得出解决下一个难题的最优解。也有许多感动和难忘的瞬间,医护不计回报的坚护,工作大厅苦中有乐的创意,火速的如入党申请,卫监的物资调配,留观人员生日的惊喜,解除人员衷心的感谢等等,能深处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和一群最可爱的人朝夕相处、共同战斗,亦是一段难能宝贵的人生经历,特此向无私伟大的医护致敬,向辛勤奉献的一线致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检务保障部 蒋明成)
隔离点的工作是劳累的,但也具有成就感。自浦东机场入境7例意大利输入病例后,我们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航班。
航班的抵达时间是工作的一个难点。我们时刻处于待命状态,闻令而动。有时午夜接到通知有航班隔离人员,我们便摸黑起床迎战,往往一等便是一两个小时。航班未至,我们不眠。当航班隔离人员抵达后我们又迎来了工作的一个难点。他们来到我们3号隔离点,发现只是个小旅馆,而他们别的航班的朋友入住的是星级酒店,便开始有一些小情绪,在我们安排他们入住各自房间后,有些隔离人员便开始发脾气了。房间打扫得不干净(医护人员穿防护服打扫)、床单上有斑点(消毒的痕迹)等等都是他们申请换房间、换隔离点的理由。习主席说:“做好患者康复和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这个时候,我们通过电话耐心细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开导工作,以春风化雨式的服务让他们到上海的温度,最终互相理解。当一切都妥当,抬头望向窗外,天边迎来拂晓。短暂的小憩后我们迎来新的挑战。后来,有航班隔离人员发朋友圈感慨:“上海的工作人员真的非常细心。”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让我们干劲十足。
随着境外疫情的蔓延与隔离人员以航班为主,我们增添了一项转机的工作内容,也自此我们向新区的数据汇报基本达到两小时一报,黑眼圈一直伴随着我们,作息不再规律,但是我们看到飘扬的党旗,记起我们肩负的使命,立刻斗志昂昂,尽心尽力,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检徽在隔离点闪耀。
(政治部 姚之阳)
第二批隔离点防疫干部:值守在岗、随时待命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个特殊的节日,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我天天看着新闻实时疫情播报,看着一大批医护人员赶赴湖北支援,感受着这世间最深刻的悲凉和最动人的温情。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恰逢院里组织报名抗疫志愿者,于是我不假思索地报名了。3月17日我接到区委组织部通知前往浦东新区第七医学观察点,18日一早我就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观察点所在地上海航空酒店。一到观察点就看到了大家忙碌的身影,虽然来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功课,但真实场景还是更具“视觉冲击力”。
第七医学隔离观察点临近浦东国际机场,是上海海关定点核酸检测留验点,这就使的这个点成为浦东最忙碌的观察点。机场每天入境12000多人,第七隔离点每天有将近300人左右进出,事无巨细的繁杂工作给观察点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综合协调和对外联络工作,包括所有人员的进出信息登记,车辆联系,人员分流,机场转运,外区转运,江浙皖转运,隔离人员行李问题,工作人员用餐,隔离人员用餐,酒店联络,办公用品采购,安保人员联络,房间维修打扫,特殊人员用餐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在航空酒店这14天我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每天至少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我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尽情投入工作,乐此不疲。
这段时间隔离点的人和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还记得有一天半夜三点多,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打算上床休息,突然间电话铃响了,那头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哭声,她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只身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飞机从英国回到上海,正值生理期却没有准备卫生用品,整个人的情绪几乎奔溃,我得知了这个情况马上和酒店联系,谁知酒店的备用的也没有了。于是我立马穿上衣服,跑到酒店附近的便利店购买并第一时间托工作人员送到她房间。
还有一次,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江苏籍女孩要转运江苏,人走了但是笔记本电脑却落在房间里,第二天碰巧就要线上论文答辩。她在电话里急得大哭,我一边安慰,一边联系闪送,可是闪送也无法在一小时内赶到机场转运点,于是我揣着笔记本开着自己的车赶往目的地,在大巴发车前将笔记本送到她手中,车开走了,她却一直在车上望着我不停对我说着谢谢……
两周的时间转瞬即逝,我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内容,身体上的劳累相比内心的获得感而言简直微不足道,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隔离点全体同志的认可和好评。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此次志愿活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能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为国家为上海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很自豪,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检务保障部 王康正)
面对新型肺炎的肆虐,入党时已融入血脉灵魂深处的“一切为了人民”的烙印重新活跃起来,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我要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化为身体力行,以“硬核”作风本领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初到第七医学观察隔离点,我才明白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在点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医护人员,负责具体医务工作,而我作为隔离点联络员——是隔离点对外联络的唯一枢纽——负责保持实时工作联络并及时报告在点隔离人员数据以保障新区统一调配隔离点资源。在隔离点的前两天,我就经历了大规模的隔离人员入住,新区协调组全天候都会向我们点位上分配隔离人员,为了能将派单信息及时告知我们的医护组提前做好隔离登记准备,我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终于完成了隔离点100%的入住任务。也是由于过度疲劳,我出现了低烧症状,但是我必须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才能保障隔离点的有效运作,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继续投入工作。
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由于疫情的实时变化,市政府也不断调整隔离政策,在我志愿者工作第三天,我们隔离点被选中改制为海关核酸取样留验点,先前已收满的14天集中隔离人员要全部转移到其他隔离点,转而接收核酸采样后等待结果的隔离人员,待检测出结果后再对隔离人员进行分流对于我们隔离点工作,一批隔离人员的流转周期从14天缩减为3天,大大增加了我们点的工作量,在这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面前,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没有一人退缩,大家互相鼓励打气,日以继夜的将点位上近300个房间全面轮转,日进出隔离人员近200人,六天时间累计接收超1000人次,未出现过一起错收错放事故,出色的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所有人默默奉献,笃定意志做到疫情防疫阻击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以“硬核”的作风本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除了我们工作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所有隔离人员的配合。在暂停外国人入境后,浦东机场迎来了大量归国留学生,由于提前意识到海外学子对国内政策不熟悉,我们工作人员及时对入住须知进行了适当修改,提醒广大学生隔离人员配合隔离点工作。尽管如此,在隔离工作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各种突发情况。不少隔离人员因核酸取样无法在机场取得行李,为此我及时与机场TIC部门取得联系,对于航空公司可以配送的行李及时送至我们点位,并由工作人员为其送至隔离房间,保障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对于无法配送的行李,机场推出服务由隔离人员联系快递公司进行邮寄,我们隔离点也及时跟进配合,在隔离人员登记入住时提供二维码查询行李和快递邮寄服务,为隔离人员的行李提取提供了全面保障。一些隔离人员深夜航班到达隔离点,错过了饭点,我们工作人员主动将自己夜班储备食物方便面和饼干无偿提供给隔离人员,不少深受感动的隔离学子在离开隔离点时,为我们点了奶茶表达感谢,也深深温暖了我们工作人员疲乏的身心。另一方面,也有个别隔离学生和爱子心切的学生家长,点了大量非必需物品外卖,甚至主播直播道具,我们隔离点坚定立场,对明显不符合隔离所需物品不予配送,对于电话质询,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为其解释隔离点相关规定,最终得到了隔离人员的认同和主动配合。防疫志愿者工作期间我始终值守在岗、随时待命,不擅自脱岗,不滋生麻痹大意思想,主动承担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关键时刻敢于冲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政治部 夏吉泰)
第三批隔离点防疫干部:志愿服务冲前线,并肩作战攻坚赢
2020年3月21日20时30分许,我们院五名前期报名参加区防疫工作的党员同志陆续接到了短信通知,要求他们于次日上午报到,细看之下,发现服务不少于两周的时间要求没变,但地点不再是机场,他们兴奋之余却有些许遗憾。
当下两大防疫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外防输入”,而上海成为了“前沿阵地”,他们报到后发现这里的工作同样重要和艰巨。这个留验点是在回国人员激增输入型病例上涨的背景下刚曾设的,其主要功能就是24小时接收从浦东、虹桥机场入境的部分人员,对转运至此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安排入住,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做分类处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通知120直接接走治疗,呈阴性的按照有无居家隔离条件再次分流。
这个留验点主要由三个部门组成,即疾控卫生部门、综合处理部门及后勤部门。其中疾控卫生部门主要负责咽试采样、检测并与隔离医院对接,综合处理部门负责对核酸检测呈阴性人员分流,后勤部门负责相关场所的消杀及物质保障。三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工作。这里看似只是个中转、检测的地点,但本质上却是个防扩散的核心环节。
他们五人主要协助综合处理部门的工作,核实补全入境人员信息、调查其有无居家隔离条件,制作出分流人员名单,联系各街镇接收分流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待命车辆送人。说是协助其实就是主办,因为有事就是直接找他们个人。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压力山大,容不得他们半点马虎。因为一次失误都可能就会酿成一次扩散事故,而不能及时分流则可能会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甚至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要提高效率,对人员大数据的筛选、匹配显得尤为重要,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影响分流的效果。现实中,有些外国人填报的是国外的居住地址,有的填报的境内住址不准确,有的重要信息空白,留的是国外的电话,这就大量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延缓了分流速度。由于嫌流程慢,有些入境人员会投诉,有些则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有的人至公共场所任意走动,对护士大喊大叫,有的人扬言要跳楼,有的人还冲出宾馆,个别还会联系领事馆人员来现场询问情况。为了高效流转,防范风险,他们以大局为重,选择迎难而上,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是常态,满格的手机往往只能支撑半天,随身都带着充电宝。
经筛查,绝大多数人员还是能居家隔离的,这也是大多数入境人员所盼望的结果。但这每天都会被检出阳性的人员,突发事件也很多。如一天早上他们已经制作好了能够居家隔离的放行名单,并已发给了相关街镇,但有一人检出阳性(检验结果有滞后),他们就立刻倒查到其乘坐的飞机航班号、转运车车牌号,迅速排查出14名疑似密切接触者,与放行名单匹配上后,对匹配到的单内人员暂缓放行。又如,有一对外国母女,母亲阳性,儿子阴性,按规定,母亲需要被送至指定医院治疗,但阴性的儿子不能与其同往,其家人均在国外。后经工作,母亲愿意委托其朋友照顾,母亲写好了委托监护的委托书,相关过程进行了录像固定。
他们工作时,还注重倾听意见,对入境人员的旅途颠簸能够感同身受,所以,采取了人性化工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携带子女的人员、有疾病的人员等进行优先核实和放行,并提前电话通知,进行安抚,减轻其焦虑感,获得了他们的感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该处留验点最多可提供近800间客房,较其它点规模大,所以还承担了部分集中隔离任务,对隔离14天期满的人员他们也要及时核实情况后放行。经过两天多的磨合、尝试、优化,之后调用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理顺了关系,大大提高了处置效率,从之前的忙于“去库存”,变为“补库存”拼车发送的良性循环。不过刚过了一天,群里通知,新任务又来了,绿标也要来了,数量又要大幅增加,并要及时调整设计24小时运转方案。看来他们又要攻坚克难了,又要去备战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谁让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呢?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他们的战斗还在继续,他们虽然没能当上“大白”,但穿上蓝色隔离衣的他们,不也是靓丽可爱的“小蓝”吗?这或许正是“检察蓝”的另一种存在!
(检察一部朱敏、检察六部徐辉、检察七部汪超、张江院陈宝青、政治部范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