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队伍建设

她在长三角之声讲述浦东公益诉讼检察故事
(发稿时间:2022年02月18日)
 
 

            

    《水经注》云:“潇者,水清深也。”守护“青山碧水、云上莺啼”是刻在名字中的信仰,刘潇潇和公益诉讼检察注定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从2006年进院以来,她便一直从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至今已经十六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检察机关第五届民行办案能手、浦东新区“好干部”、浦东检察院“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立三等功、嘉奖等荣誉

     本来学习理科的刘潇潇高考时在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法律专业,4年的学习,她找到了自己初心与热爱,研究生期间选择了《民商法》这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最丰富、最浩瀚的专业,坚定地选择了走上了法律人的道路。

“逻辑思维+人文关怀+不忘初心” 这是刘潇潇认为法律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她把这份理解融入到所办的每个案件中。

一件案件引发的菜场整改

在狭窄拥挤的菜场通道里,老人被摩托车带倒,后在家中去世。审查中,检察官发现,事故的发生虽主要为人为因素,但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也不能忽视。刘潇潇接到案件线索后,马上和团队到现场进行了调查,首次运用无人机对案发菜场及周边道路进行俯瞰视频拍摄,获得的通道堵塞、伞棚连绵的景象令人心惊。从区公安分局调取事发菜场及周边两年内事故报警明细等,查清了涉案菜市场周边交通状况及该路段人车交通事故频率。到菜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菜场通道及消防现状的成因,探寻解决路径。在充分调查核实及调研后,浦东检察院召开了该院首次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人民监督员、行政机关和菜场管理人参加听证。

    “菜场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但人民群众的通行及消防安全更是民生。”刘潇潇说到。听证会后,浦东新区检察院向案发菜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案发菜场所在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问题,当即表示将立即整改,并从整体统筹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如果说一件案件涉及的是几个人的利益,那公益诉讼涉及的是就是社会公众的利益。“用心用情依法办案,才能守住民心”。他们发挥检察担当“填补”城市管理的疏漏,用“不缺位”的检察力量护航公共安全,助推城市人居环境软实力的提升。

 督促“九龙治水”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

曾经有名的海鲜码头,港口外却大量停靠 “三无”渔船,许多渔民长期生活在此处,渔船污水直排,垃圾肆意乱丢,岸线和水环境受损严重,成了长江口生态环境整治的老大难。刘潇潇和办案团队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督促属地政府、海塘、水闸、渔政、边防、海警、海事等多部门九龙治水,清理劝退有人居住的三无渔船三十多条、拆解无主船舶二十多条、清运历年积存垃圾2000多车,水闸口周边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治理。市区人大代表在现场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肯定。

‘不诉’是法律的一个最佳状态。”在刘潇潇看来,“诉讼不是目的,以‘我管’促‘都管’,各部门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公益才是。”五年来,刘潇潇和团队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探索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78件,推动行政机关清运固废41.24万吨、平整绿化土地216.2亩、治理河道水域约2.15万平方米、疏浚河道1.48万立方米、清除外来有害物种5283.66亩,并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1件督促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2件案件获评上海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守正创新踏浪而行

2021年,浦东检察院设立公益检察室,刘潇潇任检察室副主任。也是这一年,中共中央赋予了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新的历史使命。刘潇潇和团队牢记浦东检察“因改革而生、因自信而强、因创新而盛、因引领而先”的使命责任,对标引领区建设,开展了建设工地环境问题、古镇精细化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专项监督活动11项,在全市率先试点联合开展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专项活动。以公益检察室、九段沙湿地生态环境法治教育基地等为支点建立辐射全区的公益诉讼检察网络。着力打造公益保护“共同体”,与监察、审计、环境、城管、文旅、英烈保护等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合力推进新区公益保护工作……

按照“基础工作百分百、创新发展无止境”的总体要求,刘潇潇带领团队一直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探索着公益保护的新领域:共享单车违规投放侵占路权,他们推动多个职能部门联合治理;手机APP过度收集用户数据,他们规范企业用户隐私保护;区内文物保护乏力,他们让文物重新焕发光彩;就业招录存在性别歧视,他们保护女性就业平等权;外来物种大面积入侵,他们推动生物安全保护落地。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我们将继续秉持习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民有所呼,即有所应,持续提供优质公益诉讼检察产品,守护绿水青山,守护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的江山!”刘潇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