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发布会

战“疫” | 记在浦东机场当“大白”的那段时光
(发稿时间:2020年05月27日)
 
 

            

疫情未散

浦东检察院一批批志愿者

仍不断奔向机场

外防输入  守护国门

而这段在机场做志愿者的经历

对每一个“大白”来说

也都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浦东检察院的刘伟

用笔记下了他的所想所感与所得

 

初心|克服心理关,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之前已经主动报名参加院疫情防控志愿者,除了平时减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外,我时刻希望能投入到这次防疫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终于,作为志愿者,我有幸参加了浦东机场T2航站楼转运接送任务。接到通知后,我立刻将检察官已经审结的案件送交部门内勤,将自己手中相关文书材料和带教检察官做好交接工作,奔赴机场。

志愿者开始,最难以克服的还是心理这一关。想着机场来来往往的人群,想着自己转运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想着新闻中所说自己转运的人员所在航班中出现确诊者,想着病毒的潜伏期,想着家里的妻子和小孩……心里确实是曾有过担心受怕!但是第二天闹钟一响,仍然集合登上去机场的大巴,仍然想去守卫这一方“阵地”,仍然想更好的完成这次任务。因为我觉得,我们站在机场忙碌的身影,很大程度上可以给其他人们一份心安,一份保障!想到这些,想到自己也是一名“守沪者”,自己的心理关也就慢慢克服并从容不迫了。

坚持|防疫的阵地,更能感受到奉献的价值

浦东机场志愿者的工作分两班,早上八点和晚上八点是交接班时间,每班连续工作12小时。白班或者夜班时,为了尽早接班,也尽可能让上一个夜班同事们早点回去休息,我们早上七点一刻或晚上七点一刻便从志愿者大本营穿戴好防护用品整装集合赶赴浦东机场。为了能尽可能减少机场航站楼人群聚集,尽快将入境人员送至指定地点隔离,我们经常在八点交班后还在转运,回到志愿者大本营常错过夜宵,不过发现房间有管理员送上的饼干和泡面还是很开心。

特殊时期,在机场工作,和入境人员密切接触必不可少,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都成了志愿者工作的必备用品。连续12小时工作下来,防护服密不透风,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耳朵被口罩拉绳勒扁了,口罩经常掉下来;长时间戴着眼镜和护目镜很不适应;为了做好个人防护,除了吃饭,工作期间几乎很少喝水。每到当天任务快结束的时候,我在内心也不断给自己鼓励:“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儿!”看到大家仍然在坚守,仍然在忙碌,仍然在接待登记,仍然在耐心讲解,这一幕幕都给了我坚持的动力。在这次志愿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不断的坚持,期间也得到很多入境人员的理解和鼓励,很多温暖感人的瞬间。看到他们在家门口开心的笑容,听到叔叔阿姨的一句“谢谢你们把我们送回来,你们真的很辛苦!”,外籍人士的一句称赞“你们很棒,在中国我觉得很安全!”,留学生们开心的说“还是中国好,终于能回家了”……虽然每天很累,但用自己的行动,能为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和身边的人做点事,在这些瞬间,我内心一种“被需要感”油然而生,也更加感受到劳动和奉献的价值。

服务|让入境人员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温度

面对疫情,除了确保防疫力度不松外,更要确保服务温度不减。因为在长时间的飞行后还要经历一系列的信息登记、检测等,部分入境人员情绪容易波动。随车送旅客到隔离点的我一边向机场工作指挥组汇报车上的情况,一边积极与车上人员进行深入耐心的沟通交谈,宣传解释最新的隔离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缓解其抵触情绪。帮助外籍人员扫描二维码,提前填写相关信息,提高登记效率,下车时主动帮忙搬运行李并照看小孩,尽最大的努力让入境人员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

面对疫情,严格防控的同时也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在完成一次转运任务中,将入境人员送回酒店已是中午1点,很多人因为没有吃午饭而叫了外卖,然后外卖小哥却因为酒店隔离需要无法送至,入境人员也因防控原因不能独自外出取餐。长时间的路上转运大家都饥肠辘辘,情绪焦躁,我与隔离点工作人员和酒店安保人员沟通后提议,可以在酒店隔离区外面设置存放外卖、快递等物品的专门区域,并由酒店工作人员负责送至隔离人员房间,解决隔离人员实际问题。酒店方面也表示出于人性化考虑叫外卖并不违反相关隔离规定,允许隔离人员叫外卖,但会在酒店外设置摆放专门存放外卖、矿泉水等物品的柜子,并定时由工作人员送至房间。不让任何一位入境人员在转运、隔离过程中觉得受到歧视和冷遇,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志愿者和这座城市的温度,提高他们对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自愿主动配合防疫工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个人留下了战斗的痕迹,我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过,在自己的战场上拼搏过,相信我们一定能奏响胜利的凯歌,吹响平安的号角。如果有需要,我还会继续选择当一名志愿者,毫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