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益检察

消防安全公益诉讼 推动全市首例居民公约修订
(发稿时间:2020年08月26日)
 
 

            

电动车是市民们最常用的代步工具,但对不少人来说,充电是个难题。由于缺少配套设施或是为了省钱,很多居民把电动车停在楼道等公共区域,从家里拉出长长的接线板给车辆充电,“飞线”横空出世,甚至已成为不少老小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而这道“风景”后却埋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地屡次发生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电动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极易造成伤亡。如果是在楼道,更是增加了逃生的难度。

浦东检察院在办理多起电动车违规停放及充电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发现消防法律对于居民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对于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将电动车或电池带入室内充电这些安全隐患更大的行为,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因没有处罚的依据而很难处理。

为此,浦东检察院在市院指导下,在全市首次探索采用居民自治的方式推动维护消防安全。

什么是居民公约?

居民公约是依照法律法规,适应居民自治要求,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来自群众,是自下而上居民自己制定的公约,为广大居民所认可,居民会自觉地执行公约、维护公约,监督公约的执行。因此,居民公约在社区公共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认同作用、约束作用和监督作用,是当前化解基层社区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浦东检察院与相关街镇深入沟通,群策群力,共同寻找整治良方。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及充电的行为予以处理,同时推进将消防安全写入居民公约。相关街镇迅速行动,积极处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指导某居委会开展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将 “严禁在楼道内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不得将电动车及电池带入室内充电”写入居民公约。日前该居委会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居民公约的修订。

社区生活中停车、垃圾、噪音等问题正式制度难以覆盖到,也是政府行政治理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是困扰着居民的大问题。通过居民共同讨论、制定公约,大家共同遵守、执行公约,这些难题迎刃而解。该公约的制定为居委会及物业公司督促居民整改提供了依据,也为将来物业公司、业委会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空间。